科学家挑战恐龙之间性别差异的证据

科学家挑战恐龙之间性别差异的证据

加拿大自然博物馆的一位古生物学家正在反驳数十年来的研究,这些研究断言,根据它们骨骼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将某些恐龙确定为雄性还是雌性。

博物馆的恐龙专家约旦·马龙博士反而认为,这些区别的化石证据尚无定论,因此可能是时候“改写教科书”了。他的报告今天发表在在线期刊《古生物学》上,重点关注性二态性的生物学原理,在该原理中,可以根据性器官以外的物理特征来区分一个物种的雄性和雌性。

马伦说:“我并不是说恐龙不是双态的,而是说没有现存的化石证据表明它们是恐龙。陪审团还没有出来。”

科学家挑战恐龙之间性别差异的证据

科学家挑战恐龙之间性别差异的证据

Mallon通过回顾先前将性二形性归因于恐龙的研究进行了评估。他解释说,问题在于,其中一些研究不仅依靠小样本量,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适当地分析统计数据,从而得出了无效的结论。

“基本上,如果您使用适当的统计检验(例如混合模型)回溯并重新整理那些原始研究的数据,则不会出现二态性,” Mallon解释说。“尽管其他人怀疑恐龙化石记录中存在二态性,但这是首次发表的证明事实就是如此。”

Mallon审查了九种物种的数据,从有角的恐龙到剑龙,再到食肉的恐龙。这项研究包括1976年的一项开创性论文,该研究将性二态性赋予了大约20个角恐龙标本,即Protoceratops andrewsi。作者的分析说,男性可以通过更大的褶边和更大的鼻子隆起区别于女性。尽管该研究使用了较大的样本量,但Mallon对数据进行的重新测试表明,没有足够的证据根据标本的骨骼形状将标本分为两个不同的组。

Mallon指出,有多种方法可以区分雄性恐龙和雌性恐龙,但迄今为止,这类数据稀疏,对了解性别在外部解剖结构上是否有所不同尚无帮助。

他解释说:“例如,有多种方法可以确定雌性个体的性别,因为发现了一些化石,它们里面保存着卵。” Mallon还指出,研究人员可以寻找延髓骨,这是沉积在产卵雌性长骨中的海绵状骨,就像今天在鸟类中看到的那样。

“我们需要做的是检查我们可以肯定地识别为雌性的恐龙标本,如果您可以调查其中足够多的种群,则可以说这就是我们期望雌性的样子。然后我们可以研究其余的比较哪些人看起来像我们已经知道的女性,哪些不相似。那些将是男性。” Mallon说。

Mallon坚持认为,如果某些恐龙确实存在双态现象,他将不会感到惊讶,因为这种现象是在鸟类和鳄鱼等生物中发现的,它们是恐龙的近亲。例如,雄性鳄鱼比雌性大,而雄孔雀的尾巴又大又彩色。

古生物学家面临的挑战是找到数量足够大且年龄相似的给定物种的化石,以进行适当的统计分析。而且,正如Mallon所指出的那样,迄今为止在这方面尚缺乏研究。

他解释说:“我在本文中提出的建议是,如果我们想解决恐龙的性二态性问题,那么真的很难做到这一点。” “我们需要继续寻找。”